• 2020-04-11 23:00:07
  • 阅读(14575)
  • 评论(13)
  • 走进代格:看望高海拔藏区内的科技新村

    新华社西宁4月10日电(记者顾玲 白玛央措)一排排藏式院子依山而建,家家户户的房顶上连着成片的太阳能光伏板,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辉。走进代格村,不管在乡民家中,仍是山脚下的温室蔬菜大棚,科技之光到处闪现。

    代格村坐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新寨街道办事处,是当地闻名的科技示范村。2010年玉树地震后约半年,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捐献共投入约5000万元,用于这座科技示范村的建造。

    2012年6月,89岁的索南求占和826名乡民一起搬进了新居。塑胶草坪把藏式院子装点得赋有活力,一旁的洗衣机正在不断滚动。4月的玉树迟早温差大,窗外尽管刮着北风,但索南求占家却非常温暖。"家里有地暖,不必受冻,我的身体也感觉好多了。"她说。

    记者看到,索南求占家的房顶装有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伏板,厨房里有一台生物质节能炉和采暖专用水箱,这些组成为一个完好的太阳能采暖系统,可满意冬天家庭采暖需求及全年的热水供给。

    "这个靠墙装置的便是辅佐加热和煮饭用的灶具。"代格村党支部书记格来达杰说,乡民家中的炉子能够用煤或牛粪生火,既能够煮饭,也能够辅佐加热,炉子周围是个大水箱,靠太阳能加热。

    近些年,许多科技成果逐步在藏区"落地开花",特别是在代格村,乡民们都为家园的改变感到骄傲。"家里有地暖、上下水,交通便当,蔬菜大棚盖在村里,日子快捷舒适,跟城市里没有太大差异。"格来达杰笑着说。

    原先,代格村是个半农半牧的村落。"曩昔家里只要几头牛和3亩犁地,繁忙一年,只够全家人吃饱肚子。"34岁的欧周永藏说。搬到新居后,她老公索南文保购买了一辆货车跑运送,一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。

    "村里开展集体经济,咱们每年有分红,年末还会发油、米、面。"欧周永藏一边说,一边给玻璃房里一排红彤彤的绣球花洒水。她告知记者,村里人都很喜爱养花,这些花都来自村里的花卉大棚。

    灾后重建以来,代格村活跃开展大棚蔬菜栽培和藏猪、藏鸡、犏牛饲养等工业。"现在是藏猪满山跑,蔬菜花卉都不少。"格来达杰说,冬天为了提高藏猪的肉质,80多只藏猪都放养在村后山上。包含藏鸡和犏牛在内,代格村饲养工业每年收入7万多元。

    "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在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上种草莓和蔬菜,乡民们都觉得奇特。"格来达杰说,在震后两年电影app下载半时间里,科技人员经过技能攻关,建成了玉树区域首个高原高寒现代农业示范园。

    18座温室蔬菜大棚规整摆放,太阳能路灯已照亮黄昏的高原村庄。在玉树,许多像代格村相同的村庄正焕发着新的活力,见证着灾后重建中的变迁。

    来源:版权归属原作者,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    29  收藏